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

管蔡之乱

管蔡之乱
武王东伐商纣,杀王子比干,囚箕子。武王把殷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。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,还没有安定下来,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、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。然后命令召公把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。周初对东方的控制:在周初只能名义上占有东土的客观形势下,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,尽快实现对其的政治统治,周武王命其长弟叔鲜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的管实行军事统治。
管国是周武王弟叔鲜的封国,作为周初的一个诸侯国,虽存在时间很短,但地位非常重要。管叔是兼王官与地方诸侯双重身份,受周王之命握有控制东方大权,相当于方伯的重要诸侯。方伯出现在西周初期,是商朝方伯制度的继续。管叔作为“三监”之首,实际上是周初第一位被授予方伯地位的重要诸侯。《逸周书•大匡解》第三十七:“惟十有三祀,王在管。管叔自作殷之监,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。王乃旅之,以上东隅。
用大匡,顺九则,八宅、六位。”有二点要注意:其一,管、蔡不是自愿留在管地监殷,而是受武王命居管的。其二,自从有了管叔监殷,东隅之侯,即东方的诸侯才“咸受赐于王”。命管叔监殷是周武王控制殷地及东方的重要措施。监有统治的意义,周人灭殷后并没有改变殷人的社会组织结构,通过管、蔡二叔的监殷,实现了对殷地的统治。
管、蔡均有自己的封国,靠近殷地,故而被授予监的权力。可见管、蔡,特别是管叔高于其他诸侯,整个东方的诸侯归他们制约。正因如此,东方诸侯就归顺于中央的统治之下。
起因:
周王朝通過叔鮮在管來控制整個東方,賦予其相當大的權力,使之成為控制東方的方伯。一方面有利於對殷及整個東方地區的控制,有利於中央權力對東土的控制力度;另一方面也使管和武庚的聯系密切,這為後來管、蔡因不滿周公攝政,獨攬朝綱,為與周公爭奪中央權力而與武庚勾結,發動武裝叛亂埋下了伏筆。因為管、蔡在受封後已經成為地方諸侯,屬於地方勢力,管、蔡與武庚的叛亂實質上反映了周初中央與地方諸侯國的矛盾。
武王死後,“成王少,周初定天下,周公恐諸侯畔(同絆)周,公乃攝行政當國。管叔、蔡叔群弟疑周公,與武庚作亂,畔周。周公奉成王命,伐誅武庚、管叔,放蔡叔。”起因是周公自行攝行政當國,引起地方勢力的極度不滿,管、蔡已經成為整個東方地區地方勢力的代表,“管叔、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,乃挾武庚以作亂”。“管、蔡、武庚等為果而率淮夷反。”這充分證明管、蔡對殷武庚及東方諸侯有控制能力。周公奉成王命出兵討伐,他此時完全是作為中央對抗反抗的地方勢力的代表,以王命討之。

没有评论: